本书主要讲述宋代的历史文化。全书分十一章,描绘了宋代的政治变迁、制度设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以政治史为主,将宋代历史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作者不囿于过去的“主流”观点,而能够立足于史料,提出自己的解释,具有鲜明的特色。
本书分九章,内容包括:远古方位,天经地义;方国天下,华贵夷贼;山河湖海,王道地德;故国都城,天下之中;家即天下,万国来朝;穿越阻隔,海陆通达;蒙元扩张,东学东来;恩威四方,西学东进;认知世界,师夷长技。
本书是作者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讲授TheWrittenWordinAncientChina一课的教材。作者将文字学与考古材料、人类学知识相结合,用421个古文字巧妙地重构了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途径,囊括了文字、古史、渔猎、畜牧、农业、谷物、冶金、工艺、饮食、衣服、居住、交通、生命、娱乐、商业、医学、战争、天文、方向与四灵等各个方面,在解析文字神秘起源与其意蕴、字形流变之外,更诠释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本书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出发,串联起相关的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知识,趣味性与学术性兼备。而书中嵌入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至现代楷书文字的字形演变表,也可进一步帮助读者理顺文字流变的过程。
该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变迁的理论文集。书稿内容源自于侯印国教授发表于报刊的随笔文章和讲座讲义,全书主要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变迁中的文化融合与碰撞,涉及主题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火锅、月饼、螃蟹)、服饰(秋裤)、社会生活(垃圾、快递、追星、阅兵)到节庆、习俗、信仰(春节、清明节、灶神、哪吒、玉兔)等,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化,在一条条垂线上追溯它们的历史变迁,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中国人生活智慧中的文化细节。
《拿得起放不下的春秋史》分别从政治、军事、地理、经济、文化多个维度讲述春秋三百多年的乱世,重新诠释了历史真相。上卷讲述了春秋前段的故事,故事线索以春秋五霸为主,时间跨度从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都镐京开始,到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截止。
本书分为四册,本册是第一册,包括:总论、晋初情势、西晋乱亡、东晋初年形势、东晋中叶形势(上)、东晋中叶形势(下)等。
本书从观念和实证两方面论述华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从观念上讲,对于游牧农耕关系,中国人用自己的概念已经讲得最清楚:夷、夏如阴、阳,“中国之有夷狄,如昼之有夜,阳之有阴”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思维,这不是一种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阴、阳的微妙是既对立又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处于永恒的对峙与互动的运动中,也就是一种虚虚实实的“势”。
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的修订版,由兵种、战略及政权动员等部分构成,主要从军事和战争史的角度,对中国自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终结(317-589年)近三百年南北分裂的产生背景、持续及终结的原因,以及分裂对峙时期的战争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作者试图还原古代冷兵器战争的本来面貌,探讨战争、战役背后的诸多制约因素,并从战争的角度研究历史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