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力图通过国际的视角,对国外传统节日成功保护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来探讨中国的节日遗产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性对策。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传统节日在当代的重建。
本书介绍了中国不同朝代居住的时代特点和艺术韵味。从穴居、巢居的安身之所,到响彻世界的皇城宫殿;从雪域高原的碉楼,到渤海之滨的海草屋;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遍布西南的吊脚楼等。该书分为八部分,包括:居住文化概述;民居历史进程等内容。
本书是对少数民族神话中多民族同源现象的研究。绪论首先阐释了多民族同源神话研究的意义,并对多民族同源神话研究方法和神话资料的使用做出说明。阐述了与少数民族多民族同源神话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重点分析了多民族同源神话的特征和基本类型,以多民族同源神话母题统计数据为基础,较系统地展示了多民族同源神话的地域分布,阐释了多民族同源神话的丰富内涵和成因,通过相关资料和田野调查实例叙述了多民族同源神话的传承情况。
本书对边疆民族地区(主要是云南省)人们的民俗宗教生活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探讨边疆民族地区民俗宗教生活变迁的内容、特点,以及这些变迁对当地个体、群体、社会带来的影响。
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