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党中央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党中央着眼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深化统一战线领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本书吸收了统战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注重研究解决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规范了各领域各方面统战工作,是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书分三大部分,引用大量真实史料,详细叙述了1815年至1914年欧洲百年外交史。第一部分:从1815年尝试大国协调机制的维也纳会议开始,到巴黎会议;第二部分:意大利的统一;第三部分:德意志的统一。
本书是刘统教授继他的党史系列著作之后又一部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而精心打磨多年的原创力作。本书采用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真实的细节把党史写活,将百年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历程通过鲜活的表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本书以原著为蓝本,对原著的写作背景与出版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概念、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进行系统解读,对中国社会古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书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本书以中国民主的关键词为脉络,选取了中国民主关键词若干个,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民主集中制等,通过关键词的阐释,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把握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本书还阐释了中国民主制度探索的世界意义。
本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历程,吸收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史带论,史实翔实,同时彰显上海在党的创建史上的重要地位,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光辉历程。全书共9章,约40万字,其中包括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加速传播、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初始创建、中共一大的筹备召开,等等,系统梳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孕育诞生的光辉历史,史料充足,条理清晰,文笔生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本书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这些涵盖衣、食、住、行、乐的百余幅手绘图像画作,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力求在更深广的背景中,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在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的“全景图”的同时,本书也侧面探寻挖掘了这股席卷西方世界的“中国潮”。本书文字具有通俗与趣味性,配合百余幅丰富精美的手绘插图,生动演绎了中国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姿,为读者带来一缕绵延百年的自在烟火气。
本书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法,以简练精当的文字和大量珍贵而翔实的图片,对中国共青团100年的成长历程进行扫描式回顾,既反映了团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又注重展现历史细节:既回顾了共青团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又系统梳理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关心爱护下,共青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的研究和最近几年的实地调研写成的关于县乡政治运行逻辑与实践的力作。书中从县域治理的内部视角出发,对县域治理体系、县域治理能力、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做了透彻的解读。作者对县域治理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本书围绕“忠诚是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这条主线,从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等方面诠释了对党忠诚的衡量标准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并掌握忠诚的丰富内涵、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聚焦现代乡规民约的建设与发展,打破学科藩篱,立足乡村治理,梳理乡规民约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掘其文化内涵,分析现代社会乡规民约的复萌新兴,通过大量现实素材剖析现代乡规民约的存在现状和在社会治理中的运行机制,探究其理论基础、生成机理、运作方式以及社会价值。
本书记载了从1921中国少年学会会员陈愚生在重庆创办《新蜀报》开始年至2020年重庆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为止的历史大事,以政治方面的大事件为主,突出党的决策、党的领导、党的活动,着重记述重庆市委、市政府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也记载了重庆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工作和重大事件。
本书是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政治研究中心讲师彼得·拉赫的著作。作为海洋史和海盗问题的研究专家,彼得·拉赫在这本书中详尽地分析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海盗为什么会出现?又为什么屡禁不止?三大海盗集团——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和中国东海沿岸的海盗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作者从中世纪的维京人一直讲到现代的索马里海盗,深入地探讨了海盗的劫掠动机和发展过程;说明了海盗不仅是横行四海烧杀抢掠的私人团伙,还是各个时代海洋帝国之间相互博弈、对抗的工具和棋子。
本书分为综述、大事记、典型经验、调研报告和专题研究五部分,收录了《“人才赋能”制度系统性发展改革的济南探索》《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济南模式》《“344工作法”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效能》《全面打造“双型”城市的探索与实践》等文章。
本书记叙了中世纪(主要聚焦于12世纪至14世纪)欧洲圣殿骑士团的兴起、发展、没落的过程,涉及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的关系,从政治、社会、动机和人物等角度客观真实地还原了圣殿骑士团的征战历史,向普通读者展现了一部圣殿骑士团的兴衰史。同时,本书更广泛地审视了骑士团的工作,例如他们在现代银行业发展、建立医院、兴办现代慈善事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本书另一个特色是收录大量历史图片并附上详尽的图片说明,同时,运用链接等方式介绍相关背景和人物,辅助读者理解。
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入、支出、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对宏观现象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调控、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格局、国际贸易竞争等。
本书主题围绕日本职场、工作困惑、团队合作,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日本同事和朋友对作者产生的影响。透过她的赴日经历,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市面上难得一见的日本文化了解窗口。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基于“品位、职位”视角,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