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中国古代社会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有重大借鉴意义的刑事政策思想进行研究,发掘其现代意蕴,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法治梦想提供本土资源。
本书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概说:传统犯罪网络异化及其规制困境;理论现状:对传统犯罪网络异化刑法解释理论的梳理;问题关健:构建契合网络社会特质的刑法解释限度标准;具体方案(上):以法条的可能文义为基础;具体方案(下):以多种因素的考量为补充。
本书分为法教以学视野的网络犯罪概念、网络空间的刑法介入边界、网络时代的刑法实质解释共三篇。主要内容包括:象征性网络立法对刑法功能的损害;网络刑法学的法教义学基本立场等。
本书收录了相关规定的条文链接与典型案例裁判要旨。就条文的历次修订沿革做了脚注整理。此外,本书的后半部分附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历年修正案原文和立法解释,是学习适用我国刑法相关制度的实用图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网络犯罪研究的轨迹探寻;热点与展望:我国网络犯罪问题研究的动态分析;网络犯罪治理的基本理论与逻辑展开;互联网犯罪的跨境趋势;网络违法行为的规制与惩罚等。
本书将2017年大修改后的日本民法典翻译为中文,并对新设条文加以标注,希望能够为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提供参考。
本书讲述了网络犯罪是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犯罪,特征鲜明、原因复杂、任务艰巨、价值多元,广泛涉及到个体法益、网络秩序与国家安全。网络犯罪治理千头万绪,需要考虑的利益错综复杂,如何在诸多具有竞争关系的刑事政策思想、体系和模型中进行恰当的选择,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网络秩序和国家安全以及信息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自适应进化”为主导思想的网络犯罪治理模式,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社会与犯罪现象之间的关系,制定恰当的网络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策略,架构分层的刑事政策体系,并采取针锋相对的具体刑事政策。
本书共分为实务技能篇;疑难问题梳理篇两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刑事案件汇报技巧;如何办好贪污贿赂案件;娱乐场所强奸案罪与非罪;谈刑事案件如何阅卷;对于认为无罪或罪轻的案件应如何选择辩护策略等。
本书主要采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样本实地调查,对中国当代刑事习惯进行了法律的分析与总结。书中分别选取了农村、城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等样本,进行事例考察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当代中国刑事习惯的真实情况,为更好实现刑事法治起到有效的作用。
本书将《刑法修正案(九)》的内容分九个专题进行论述和排列,同时为了全面展示《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法背景、过程等内容,在分专题具体阐述《刑法修正案(九)》条文内容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一个“《刑法修正案(九)》概述”专题,详细阐述了《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法背景、修法过程、修法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修法特点和缺憾反思。
本书共五章,包括:现行刑法修正案犯罪化梳理、中外主要犯罪化理论及其反思、系统论语境下刑法修正案犯罪化限制框架、刑法修正案犯罪化外部限制等。
修正案(九)根据中央精神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针对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刑法的相关规定作了重要的修改补充,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刑罚结构,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加大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九)(草案)》的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等。